海魄浪 旗津島的海派人生|移人的招牌便當——林心如印尼小吃店
1Nov

海魄浪 旗津島的海派人生|移人的招牌便當——林心如印尼小吃店

文字|吳庭寬  攝影|洪立
 
 
二十年多來,旗津的外籍移工逐漸增加,又以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尼移工為多。大量雇用移工的造船廠,好多年前就開始為工廠裡的穆斯林員工,準備沒有豬肉成分的便當。在中洲一帶林立的印尼小吃店中,其中一家經營者,是來台二十多年的新住民珊蒂(Santi),旗津人更習慣喊她的中文名字——林心如。
 
 
每天清晨備料下廚,在工人上班前將第一批便當送達。接下來,午餐最具挑戰,工人們剛結束半天的勞動,誰也不能餓著,有時得在兩、三個小時內包完一百五十個便當。心如熟記各家的用餐習慣:有的只要菜不要飯、有的要加飯。菜色都需事前設計好,以免顧客吃到重複的配菜。中午把便當送到造船廠與港口後,稍作休息,廚房又熱鬧起來了,還有晚餐便當得包。
 
 
想家的時候,來份印尼「海口味」
 
今日配菜有:醬燒茄子、炒豆芽菜、炒天貝角(orek tempe)、羅惹豆腐(tahu bumbu rujak)、巴拉多炸蛋(telur balado),主菜是炸雞和仁當牛肉(rendang sapi)。曾獲選CNN全球五十大美食冠軍的仁當牛肉,是只有在開齋節這樣的大節日,才會出現在普通印尼家庭餐桌上的手路菜。不過旗津的移工,每週都可以藉心如的便當回味一次。菜單上也不時有海鮮料理,滿足眾多爪哇島海岸地帶移工的家鄉口味。像是香料炸魚、酸魚湯(sayur asam ikan)、酸辣花枝(cumi asam pedas),或是蘇門答臘風味的咖哩(gulai)煮台灣的吳郭魚等。在市區的印尼餐館反而不太常見這些菜色。
 
 
 
小吃店也是異鄉人的聚會所,不時舉辦親友聚會、宗教節慶、送別祈禱會(yasinan)或爪哇傳統儀式。漁工有時借用她的廚房煮飯,或聚會辦活動,即便旗津仍無穆斯林的祈禱場所,但每年開齋節,五湖四海的親朋好友、移工、留學生和新住民,都會蒞臨小吃店一同開齋慶祝。對許多在旗津的異鄉人,林心如小吃店就是離家最近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