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風景之外的港都,《海魄(port)浪-穿越百年高雄港》總編的話
2Mar

除了風景之外的港都,《海魄(port)浪-穿越百年高雄港》總編的話

文字/ 黃祺瑋 攝影/ 立足城市 City Story 
 
⭓ 文化局線上閱讀 |(文末含實體閱讀店家)
 
這本刊物之所以取名為「海魄(port)浪」,是因為高雄港壯闊的氣魄是全台灣其他港口無法比擬的,海水潮起潮落,激起的浪花,又如同港區百年的轉變。
 
高雄港從1908年開始築港,這個壯麗的港口至今已超過百年的歷史,不僅是台灣第一大港口,也曾為世界第三的港口。高雄港的吞吐量是台灣經濟的指標,更是台灣對世界最重要的連結。
 
曾經因為戒嚴,高雄「港」、「市」分離,高雄港被水泥圍牆封閉,2011年開始,「駁二藝術特區」、「亞洲新灣區」以及「蓬萊商港區」陸續開放,讓高雄人慢慢揭開港區的神秘面紗,有機會探訪高雄港。
 
搭船繞行高雄港一圈,從旗後山和壽山之間的第一港口出發,前往隔開高雄和旗津的第二港口,地景不停地變化,大型商船裝載成千上萬個貨櫃,高雄港壯闊的景象,總讓我感到震撼!彎過中島商港區,進入高雄新地標-「亞洲新灣區」,這裡除了大型的公共建築,也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與慶典活動。
 
這幾個月,因為採訪,團隊走訪了高雄港無數次,試圖挖掘港口的各種面向。我們凌晨起床,去拍攝前鎮漁港的漁市風景;用渡輪、開車以及徒步的方式,一次一次地拜訪在港邊工作的人們,希望能更加貼近港區周邊的風貌。
 
|這些大數據背後代表著了無數的就業機會,港口養育了許多家庭,也成就了港都
 
這本刊物,分為幾個部份,其中「解密高雄港」翻閱了大量港區的資料,並訪談了研究港口的歷史學者,試圖去梳理高雄港的前世今生;接著讓引水人帶大家入港,兩代引水人分享他們眼中的港口;在港口工作的人們,用他們不同的觀點,拼湊出港口的意象;最後我們探訪在港邊等待船員歸來的女性、海鮮餐廳老闆以及音樂工作者,勾勒出港口生活樣態。
 
|引水人又稱領港——領船入港,掌握著港口的命脈
 
高雄港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挖掘,我們期待這本刊物能讓大家更認識港區,以及高雄港百年的發展。
 
這本刊物是個起點,認識高雄港的道路上,我們會繼續往前走。
 
⭓ 實體刊物購買|本次刊物不單獨販售,部分的獨立書店有購書贈刊物的方案。
港都認識王後續將舉辦實體茶會、遊程贈送刊物,藉此和大家多多聊天與交流~
 
⭓ 店家閱覽點|
 
❮#高雄❯ 三餘書店、小樹的家、旗津tha̍k冊、等閑書房、路人咖啡4&5號店、木軸咖啡、元啡驢派鹽埕店、一盞咖啡、杜辛雅咖啡、海岸線咖啡、咖啡打擾了茶、爵士 WIJAZZ RECORDSNAME、鳳山創生基地(下陂頭賣所)、海邊的卡夫卡、艾比路唱片行、空腹虫大酒家、山壹旗魚食製所、萬.吧 ONE.Bar、萬鍋燒、同居 ⋯
 
❮#外縣市❯ Neo hair師大店、 Neo cafe、時差、晃晃二手書店、晃晃二手書店、奧維小鎮。吃。住。好生活、繫。本屋、小陽。日栽書屋、書粥、小陽。日栽書屋、華谷理容院、書粥⋯
 
⭓ ⭓ 更多請點 ❯ ❯  GOOGLE MAP
https://goo.gl/maps/4rqRBNrnLBZa1EDg9
※ 若希望合作刊物寄放,歡迎私訊我們 
 
 
《海魄(port)浪》製作團隊 
 
指導單位:
文化部、高雄市政府文化局、高雄市社造中心
總編輯:黃祺瑋
執行編輯:賴郁薇
編輯小組:賴郁薇、朱幸葳、劉佳語、潘雅茹、黃祺瑋
內容協力:王御風、李文環、陳坤毅、楊晴惠、吳庭寬
攝影:洪立、張琳惟
封面設計:薛杏仰
美術編輯:薛杏仰
照片提供: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、高雄市文化局、國立中山大學USR城市是一座共事館、高雄流行音樂中心、財政部關務署高雄關、林昭宏、喻紫萱、林佳遑、丁漢利、吳庭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