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都認識王帶路 重現「拆船王國」、日本失傳大漁旗秘辛
03 Mar

港都認識王帶路 重現「拆船王國」、日本失傳大漁旗秘辛

文字/柯曉翔

高雄,因港口而生的城市。我們搭上文化遊艇出航,看著船隻在港區來來往往。這裡曾為世界貨櫃吞吐量第三大港,但高雄不僅於此,圍繞著港灣,它正變幻新的樣貌。

由在地導覽品牌「港都認識王」創辦人黃祺瑋帶路,前進旗津社會開創基地,前身為海軍第四造船廠荒廢的技工宿舍,現在變成在地工作室、共享空間,未來還會出現食堂與書屋。在這個手作場域,不僅誕生電視劇《斯卡羅》的舢舨船,失傳的大漁旗也在此復興。

 

山津塢工作室裡,一面鮮紅色的大漁旗懸掛,旗面是船隻圖騰,寫著斗大「福來」字樣。大漁旗在四○年代由日本漁民傳進台灣,新船下水,親朋好友致贈大漁旗,祝賀豐收。錦旗掛滿全船,像一張張布質卡片。

 

由於工序繁複費時,傳統技術逐漸被印刷取代,大漁旗工藝面臨失傳凋零。「如果沒有人願意研究,台灣大漁旗可能會消失。」山津塢創意調研李怡志說。山津塢團隊於是前往日本鹿兒島、九州,向日本師傅學藝,遵循古法,製作大漁旗。

 

從煮糊、打底、撒沙、置乾,到上色、定色與清洗米糊,完全是一門時間的技藝,一面旗至少得放置兩天,等待米糊乾燥。連字樣都具有特殊意義,例如「滿儎」,山津塢圖文設計張淑雯解釋,「儎」具有人字旁,代表漁獲與人都平安返航。

 

閱讀更多⋯⋯